目錄
Toggle目標客群是什麼?
目標客群(Target Audience / Target Market)是指:你想要影響、吸引、並銷售產品或服務給的那群人。
他們是你行銷活動的主要對象,也是最有可能成為你的「顧客」的人。
為什麼要設定目標客群?如果你什麼人都想吸引,結果往往是「沒人被打動」。
設定目標客群可以幫助品牌找出最有可能購買你產品的人,針對這群人設計專屬的行銷策略,提高行銷效率,節省廣告預算,建立更清楚的品牌形象。
目標客群類型區分
在行銷策略中,目標客群的類型區分非常重要,因為不同的客群有不同的需求、喜好與行為。以下是常見的目標客群區分方式,可以根據你的產業或品牌需求進行調整:
一、根據人口統計特徵
這是最常見的分類方式,包含:
年齡(如青少年、25-35歲、銀髮族)、性別、收入水平(如高收入、中產、低收入)、教育程度、
婚姻與家庭狀況(如單身、新婚、有小孩)、職業類型(上班族、自由工作者、學生)
二、根據地理位置
國家 / 地區、城市 / 鄉村、氣候 / 地理特性、本地 / 外來旅客
三、根據心理特徵
這類分析會更深入了解客群的生活型態與價值觀,例如:生活型態(健康導向、科技迷、文青風)、
興趣與嗜好(運動、美食、旅遊、閱讀)、價值觀(環保主義、效率至上、品牌忠誠)
四、根據行為特徵
針對消費者實際行為進行劃分,例如:購買頻率(重度使用者、偶爾購買者)、品牌忠誠度、
購買時機(節日購物、換季、特定人生階段如結婚)、使用習慣(網購者 vs 實體店面購買者)
五、根據B2B(企業對企業)目標客群
若你的產品是賣給其他企業的,可以依下列方式分類:
產業類別(如餐飲、科技、教育、製造)、公司規模(新創、中小企業、大型企業)、決策角色(CEO、採購主管、行銷部門)
延伸閱讀
品牌形象定義是什麼?利用簡單4步驟,輕鬆加深品牌的好印象
品牌形象影片超重要!公開幫助品牌曝光度的秘訣
目標客群分析方法
一、資料收集與市場調查
1.問卷調查
線上(如 Google 表單、SurveyMonkey)、實體訪問(街頭、門市)、問題包含人口統計、消費習慣、品牌認知等。
2.訪談與焦點團體
與目標客群一對一訪談或邀請多人進行焦點討論,深入了解使用者需求與想法。
3.數據分析
透過網站分析工具(如 Google Analytics)追蹤訪客行為、使用社群數據(如粉絲頁互動)了解受眾輪廓。
二、使用 STP 模型
STP 模型是市場區隔(Segmentation)→ 目標選擇(Targeting)→ 市場定位(Positioning),是進行客群分析與策略制定的經典架構。
1.Segmentation 市場區隔
將市場分為不同群體(見前面的分類方式)
2.Targeting 目標市場選擇
選擇最有潛力或最符合品牌定位的族群作為主要目標
3.Positioning 市場定位
確立你的產品在該目標族群心中的「獨特價值」,例如:
「學生專用的高 CP 值筆電」、「適合忙碌上班族的即食健康餐」
三、建立「人物誌」
為你的目標客群建立具象的人物角色,包括:姓名(虛構)、年齡、職業、所在地,生活習慣與購買行為、痛點與需求、購買決策影響因素。
例子:
Jenny,28歲,住在台北,行銷專員,重視生活品質,喜歡瑜伽與早午餐。她會在 IG 上尋找生活風格產品,注重產品設計與品牌故事。
四、使用客戶資料庫做分群分析(CRM 分析)
根據顧客資料(如購買紀錄、互動次數)分群。
也可用 RFM 分析法:Recency(最近一次購買時間)、Frequency(購買頻率)、Monetary(消費金額)
五、競品分析
觀察競爭對手的目標客群是誰,他們如何行銷與溝通(社群語氣、廣告對象),找出差異化機會或市場缺口。
六、使用數據分析工具
Google Analytics(網站用戶行為)、Meta Audience Insights(Facebook 廣告受眾)、YouTube / Instagram Insights(內容受眾)、CRM 或 POS 系統資料分析
延伸閱讀
品牌行銷策略深度分析:這幾點要訣不可錯過!
品牌行銷案例解析:這些品牌如何成功
洞察目標客群4大心法,幫助品牌找到新商機!
一個成功的品牌,總是能洞察目標客群在生活中的各種需求,因此洞察力也是讓品牌蛻變的關鍵要素,提供4大心法,幫助品牌找到新商機。
心法一:解決顧客問題 帶來新生意-巴西廚具品牌Tramontina :最好用的燒烤聖經
巴西廚具品牌Tramontina把目標客群,從居家廚房,搬到戶外的BBQ,找出愛烤族準備工作的煩惱,轉換成與眾不同的創意,開拓新的生意機會。
廚具品牌Tramontina發現,燒烤族為了準備烤肉工具,常嫌麻煩,因此推出「燒烤聖經」,把烤肉會用到的工具,裝訂成一本方便攜帶的書,解決消費者的麻煩。
一本書大約A4大小,翻開第一頁是一塊完整的木炭,取下後,用菜刀柄敲碎,變成厚度剛好的碎木炭;
第二頁是點火紙和紙扇,能幫助木炭起火;接著,還有專為主廚準備,一條不怕衣服弄髒的圍裙;
再翻開幾頁,有包馬鈴薯的鋁箔紙、用鹽做成的紙,把紙張搓揉幾下,就能在肉上灑鹽;
最後一頁,則是用來擺飾的餐墊,於是一頓講究又美味的燒烤大餐,大功告成!
這本由Tramontina推出的「燒烤聖經(The Barbecue Bible)」,
內容不是教導如何烹調出美味的烤肉,而是把烤肉會用到的工具,裝訂成一本方便攜帶的書,
讓想要外出BBQ的消費者,省掉準備炭火、鋁箔紙等一堆小東西的麻煩,輕鬆享受BBQ的樂趣。
透過這本聰明有趣的「燒烤書」,不僅吸引到愛烤族的注意,當他們烤肉要處理肉品或切菜時,
Tramontina各式各樣的刀叉、廚具,就有機會成為他們心目中的首選!
目的 | 吸引燒烤族注意,開拓戶外廚具市場。
洞察 | 觀察到喜歡烤肉的人,最討厭的工作就是準備各種烤肉用品。
創意 | 把烤肉會用到的工具,整理成一本方便攜帶的書。
品牌經營者可以嘗試像Tramontina,重新開拓目標客群,了解消費者在想什麼,調整自己的產品和服務,尤其是當市場競爭激烈,很難創造銷售時,不管是深入挖掘既有的目標客群,或是開拓新客群,如果能洞察消費者的想法、抓住他們的渴望,或許能成功突圍。
因此,當品牌規劃行銷傳播策略時,必須回到顧客分析,花更多功夫了解自己的消費者,像是蒐集大規模的量化數據、深度訪談,或實際到通路上觀察消費者行為,是經常建構品牌資產的方法。
▼燒烤聖經品牌影片
心法二:自身經驗出發 挖掘人們想要-立頓紅茶品牌廣告影片
在大城市工作的白領上班族,每天被工作追著跑,即使把所有待辦事項一一列出來,也不一定能如期全部做完,這些壓力日積月累下來,難免對工作感到倦怠,當身心放鬆時,才會想喝一杯紅茶,來放鬆生活的步調。
有了這個洞察時,立頓紅茶和好萊塢明星Kristen Bell合作,拍攝3支系列短片,不過Kristen Bell不是當演員,而是當短片的創意總監。
短片的主角是兩位叫Carl和Stu的立頓紅茶快遞員,這兩個人喜歡用他們正面的生活態度,鼓勵飽受工作壓力的上班族「改變方向,擁抱生活的各種可能性」。
期待他們踏出無聊的舒適圈,把「要做的事項清單」,變成「想做的事項清單」。
有一天,Carl和Stu把一車的立頓紅茶從貨車卸下,在運送途中,不小心撞到公司主管,因為這位主管手上剛好拿了打開的紅茶瓶,所以紅茶一撞就灑到他身上。
Carl和Stu急忙道歉,願意幫忙清洗西裝,於是這位主管脫下西裝,也順手給了車鑰匙,請他們代為送洗,於是轉頭離開。
就在轉頭的剎那,一張紙條從主管身上掉出來,Carl撿起來打開看,是一張「要做的事項清單」(to-do-list),於是Carl和Stu決定要幫主管完成清單上的每件事。
他們開著車,把清單上的事情一項項完成,此外,還幫他買了一套高爾夫球具,和假日他女兒生日派對需要的氣球、公主洋裝等,最後才回到公司。
主管一看到他們回來,立刻問:「你們去哪了?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我的清單呢?」Carl回答:「做完了。」主管很驚訝。
Carl接著說:「現在你可以有更多時間去做想做的事情,像是假日去打場高爾夫,陪女兒開生日派對。」主管非常高興,因為人們真正想要的東西就是休息,於是提議:「今年夏天,我們要讓顧客空出時間,做其他想做的事。」
目的 | 透過幽默影片,建立品牌個性。
洞察 | 上班族工作忙碌,連假日都被工作佔滿,他們最想要的就是休息。
創意 | 和好萊塢明星Kristen Bell合作拍攝幽默短片,鼓勵上班族實現自己想做的事,並規劃「立頓周末」活動,幫消費者完成工作,可以開心休假。
▼立頓紅茶品牌系列短片:
▼Kristen Bell訪問與立頓紅茶合作以及她第一次當創意總監的經驗
心法3:抓住顧客最有感覺的點 刺激銷售
立頓紅茶推出「立頓周末(Liptonsunday)」的行銷活動,消費者上立頓夏日官網,可以依照詳細的遊戲步驟,請立頓紅茶幫忙完成任務,就能空出時間去做想做的事情。
先購買一瓶立頓紅茶,再上官網輸入瓶身上的5位數號碼,並開設個人帳戶。帳戶內可累積任務時數,根據你有的時數,可選擇該任務需要花多少時間,如30、60或120分鐘,以及希望立頓幫你完成的任務類型,最後填入任務內容,透過Email傳送給立頓。
立頓會即時從中選出幸運兒,當立頓完成任務後,就會用Email通知,讓消費者能有更多餘暇,去做真正想做的事情。
立頓紅茶從消費者渴望休假的願望出發,發想短片劇本和行銷創意,傳遞出喝立頓紅茶,就能得到悠閒的假日時光的品牌訊息,除了營造幽默的品牌個性,也找到讓消費者最有感覺的點,與消費者互動,是這項行銷案最值得學習的關鍵。
心法四:觀察顧客習慣 把平凡變有趣
公益組織通常是靠大眾捐款運作,為了募款,很多組織常利用大眾同情心,但這種訴求用久了,消費者也會覺得麻痺,降低捐款意願。
德國人道救助組織Misereor,50年來致力解決南美洲、亞洲和非洲的貧窮問題,他們分析2013年歐洲人捐款管道的資料,發現有40%的人習慣透過信用卡捐款,因此他們從信用卡思考,如何把刷卡的捐款習慣,融入宣傳廣告?
Misereor在歐洲機場設計了互動式的電子看板廣告「The social swipe」,廣告上是一塊放在砧板上的麵包,麵包中間有一條黑線,文案寫「餵他們」,告訴消費者,只要用信用卡在黑線上刷一下,就能捐2歐元給需要的小朋友。
當消費者拿出信用卡,沿著黑線由上往下刷,畫面上的麵包就會切下一片,就像消費者立刻切一片麵包給貧窮的孩子。 除了切麵包,還有手腕被綁上繩索的雙手,只要消費者從雙手中間刷過去,繩索會瞬間斷開,就像救了一個小孩。
像這樣結合了創新付款技術的趣味互動看板,不僅勾起消費者想「刷」一下的興致,也加深他們捐款時立即幫助人的感受,讓消費者想不刷也難啊!
從消費者洞察出發推出的產品、促銷活動或廣告,之所以能引發深度共鳴,還能引發購買行為,不只是靠量化數據的分析,有的時候,還要靠行銷人的感同身受,從自身經驗出發,更能找到行銷的切入點,希望這些案例,能給行銷人一點啟發,讓品牌蛻變成更能洞察、更有感受力的品牌。
目的 | 希望社會大眾多捐款。
洞察 | 根據2013年歐洲捐款人資料,有40%的人是透過信用卡捐款,因此信用卡是一個切入點。
創意 | 透過互動式電子看板,把信用卡刷卡,變成切麵包或切斷繩索的動作,讓捐款人刷信卡捐款的瞬間,立刻感受到幫助人的快樂。
以上目標客群分類分析及品牌4大心法洞察目標客群,HY誠心分享給您!
延伸閱讀
形象影片介紹懶人包:如何為企業與品牌增加曝光、提高效益?
公司形象廣告/企業形象廣告類型有哪些?這些建議你必須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