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Toggle集客式行銷是什麼?
根據研究指出,網路原住民的「滑世代」將是史上最聰明也最難搞的消費者。
「滑世代」指的是80後的千禧世代以及Z世代,他們重視感覺,只要對味了,價錢就不是問題;不過,他們不愛被推銷、對廣告內容信任度極低,往往能輕鬆識破偽裝成內容的廣告,導致推播式行銷(Outbound marketing)的效果面臨挑戰。
因此,讓顧客自己找上門的「集客式行銷」(Inbound marketing)應運而生。
「集客式行銷」是一種「讓消費者不能沒有你」的行銷手法,它以消費者需求出發,製作有趣的、有利於消費者的內容,讓其主動來尋找品牌;要是再搭配「推播式行銷」加乘,效果更大。
因此,若品牌能打造自媒體,擁有自己的集客平台,它將會是品牌最好的表演舞台,也能創造出與競爭對手的差異。
這篇文章,HY將為您解析集客式行銷的好處及流程,帶你進入集客式行銷的世界。
延伸閱讀
感動行銷是什麼?這幾點訣竅務必記住!
故事行銷是什麼?該怎麼做?
集客式行銷好處
●減少對廣告的依賴,長期成本較低
●建立品牌信任感與專業形象
●吸引的是「真正有興趣」的潛在客戶
●客戶轉換率較高,因為是他們主動找上門的
集客式行銷與傳統行銷比較
項目 | 推銷式行銷(Outbound) | 集客式行銷(Inbound) |
資訊流向 | 你去找顧客 | 顧客來找你 |
常見手法 | 電視廣告、電話行銷、EDM | 部落格、SEO、社群經營 |
轉換率 | 較低 | 較高 |
顧客感受 | 可能反感、覺得被打擾 | 感覺有幫助、主動參與 |
延伸閱讀
故事行銷案例分析:搭配影音達成更高成效!
品牌故事行銷怎麼做?打動消費者,提升品牌價值與溫度就靠它!
集客式行銷三步驟
一、經營自媒體-營造主場優勢,自己的舞台自己搭
唯有擁有優質的自媒體平台,才能透過內容行銷,與消費者互動,並達到集客效果,進而留住顧客,甚至帶進更多的顧客。
舞台上永遠只有一個主角,品牌善用主場優勢,提供觀眾(你的顧客)想看的優質內容,並依照不同舞台(自媒體平台),調整表演(內容)。
因此,若想在舞台上收穫長久的喝采,務必做到下列三點:
1.優質內容:
站在消費者角度思考,什麼樣的內容才能真正滿足需求?把品牌想說的,轉化成消費者想要的,就是最有價值的內容。
2.平台體驗:
對於「滑世代」來說,搜尋是反射動作,喜新厭舊更是天生標配。
因此,經營自媒體,不只要把內容做好,也需兼顧平台趨勢跟風向。
要確保品牌自媒體的能見度,就得把不同平台的SEO佈局做好,才能讓「滑世代」持續從品牌自媒體得到良好體驗。
3.持續優化:
經營自媒體絕不可輕忽數據蒐集、分析。因為是主場,要獲得進場觀眾的相關數據相對容易,只要將這些數據進一步分析、比對,就能作為自媒體內容優化的方向,帶動正向循環,越做越好。
二:打造品牌角色-創造有感人設,告訴觀眾我是誰
品牌若想在消費者心中占有獨特的一席之地,最好的作法是:擁有自己的品牌角色。
有了品牌角色,就能與消費者進行情感交流,拉近與消費者間的距離,進而創造品牌對於消費者的意義和價值,並凸顯與競品差異性。
1.為品牌設定一個你想扮演的角色
品牌就是品牌、商品就是商品,為什麼非得要有一個角色?
別忘了,對於「滑世代」來說,不論是品牌還是商品,價值和意義都不可或缺,否則你的訊息就會被自動屏蔽。
而創造品牌角色,就是為了讓品牌與消費者建立情感交流,有了情感基礎,就不會輕易地被消費者拋棄。
因此,為品牌設計一個角色吧!不過,切記要先想清楚,品牌要在消費者心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換句話說,就是品牌希望在消費者心中留下什麼印象。
2.為角色設計一個觀眾有感的人設
品牌必須依設定扮演的角色去設計一個讓顧客有感、屬於品牌獨有的人設,例如,除了姓名、年齡、身高、成長背景、外貌、個性等基本設定外,還可以賦予吃貨、老幹部等特色,讓人物更加立體。此舉除了能與消費者產生情感交流外,還能凸顯與競品的差異性,成為顧客心中獨一無二的存在。
三、為角色佈局-創造發光舞台,一角多棲瘋狂圈粉
這部分有賴於前兩點的落實,品牌有了人設之後,即可承擔多種不同的工作任務,包括:吉祥物、虛擬代言人、社群小編、Youtuber等,將更有助於品牌自媒體經營。
而品牌角色有了人設,自然就需要舞台發光發熱。
只是自媒體平台何其多,官網、部落格、YouTube、Facebook、Instagram、LINE等不可能萬箭齊發,因此,就必須為品牌角色佈局好最佳的舞台順序。
此外,舞台不同,觀眾就不一樣,表演方式與內容也得跟著改變。
例如,即使是一樣的劇本,搬上電影、電視劇、舞台劇,表現方式就完全不同。
同樣的道理,消費者在不同平台上,期待的、接受的、習慣的,也會隨著平台特性而不同,因此,必須為不同舞台準備好最適合的表演內容和表演方式。
不過,萬變不離其宗,上述兩點分別指涉的便是「媒體」和「消費者」。
品牌主必須深入了解媒體平台的特性、消費者的喜好,發展適合媒體的內容、設計消費者喜歡的劇本,才有機會發揮自媒體的實效,讓品牌角色在消費者心中佔領一席之地。
延伸閱讀
有效宣傳方法不藏私!四種行銷方式,幫助企業吸引更多潛在用戶
台灣創意行銷案例特輯:羅列3大品牌行銷手法,經典操作學起來!
品牌集客式行銷案例分享-約翰走路:改當冒險家,打響全球口碑
1996年~1999年,JOHNNIE WALKER面臨銷量和市佔下滑的危機,母公司帝亞吉歐希望能把這百年的傳統威士忌品牌變成世界性的品牌,讓公司重生。
品牌挑戰:
就品牌面而言,必須保留品牌百年資產價值,並塑造出容易理解、全球通用的品牌形象,且便於所有經銷商/廣告商遵循;就銷售面而言,則需要提供觀眾一個「願意記住的理由」。
品牌轉型:
市調發現,21世紀男性最關心的是「下一步的成功該往哪裡去?」
有鑑於此,JOHNNIE WALKER確立了自己的品牌角色:冒險家,並打出深植人心的宣傳口號「Keep Walking」,同時也逐步淡化紳士味道較重的品牌Logo,以符合冒險家此一角色定位。
品牌重生:
當品牌角色定位一出,JOHNNIE WALKER迅速凸顯出了與其他烈酒品牌的差異,再加上精彩且一致的全球廣告與行銷活動,銷售量從1999年的1,020萬瓶增至2007年的1,510萬瓶,全球收入增長94%,達45.6億美元。
JOHNNIE WALKER品牌經典廣告賞析-《The Man Who Walked Around The World》
這支由 Robert Carlyle 主演的廣告,以一鏡到底的方式講述 Johnnie Walker 的品牌歷史與精神,風格獨特且深具感染力。
品牌集客式行銷案例分享-米其林:善用內容變現,讓影響力跨界
「米其林輪胎」創立於1889年,其創辦人兄弟認為,要刺激輪胎銷量,首先要先刺激民眾開車出去玩!因此,於1990年發行「米其林指南」創刊號,內容除介紹旅遊景點相關資訊外,同時列出加油站、修車廠、火車站、旅館等訊息。
製作優質內容:
從分享駕車旅行資訊起步,1923年起開始推薦值得前往的最佳餐廳,藉以刺激米其林輪胎銷量,並於1938年催生「米其林餐飲指南」。
運用平台體驗:
早期主打免費贈閱,1920年起以每本7法郎的售價發行,隨著時代演進,也推出官網、電子報,並透過Facebook、Instagram等數位平台曝光,方便消費者獲取第一手資訊。
內容持續優化:
若僅提供有價值的內容是不夠的,還必須要把內容營造出權威感,才能發揮獨特影響力。因此,當1926年米其林首創星級評等制度,消費者對美食的追求就和米其林的汽車輪胎銷售綑綁在一起。另外,米其林標榜的「秘密客」及其獨立評分標準,以及不斷擴展星級評等的國家、地區,再再都讓「米其林餐飲指南」影響力越來越強大,甚至影響餐飲業發展。
米其林品牌經典廣告賞析-Bibendum 的故事:世紀標誌的米其林人
影片開頭介紹了 Bibendum 的誕生背景。1898 年,米其林兄弟在一次展覽中看到一堆輪胎堆疊起來的形象,靈感迸發,創造了這位由輪胎組成的角色。最初的 Bibendum 形象較為魁梧,手持啤酒杯,象徵著「吞噬障礙」的能力。
隨著時代變遷,Bibendum 的形象也逐漸演變。從早期的粗獷形象,轉變為更親切、友善的形象,以適應不同時代的審美和市場需求。影片中展示了各個時期的 Bibendum 形象,反映了品牌與時俱進的精神。
影片強調了 Bibendum 作為品牌象徵的重要性。他不僅代表了米其林的產品品質,更傳達了品牌的核心價值——安全、可靠與創新。
Bibendum 的形象深入人心,成為全球消費者對米其林品牌認知的重要元素。
影片採用動畫與歷史影像結合的方式,生動地呈現了 Bibendum 的演變歷程。敘事節奏明快,配合輕快的背景音樂,使觀眾在短時間內深入了解這位百年吉祥物的故事。
結語
「集客式行銷」這個名詞其實是從英文的 Inbound Marketing 翻譯而來的。這個行銷概念由 HubSpot 的共同創辦人 Brian Halligan 於 2005 年左右 首次提出並普及化,從那時起逐漸成為數位行銷界的主流策略之一。
集客式行銷講求的是一種長期可持續的經營策略,重點是與客戶建立關係、創造信任與價值。
「不要追著客戶跑,要讓他們自願靠近你。」
以上集客式行銷指南與品牌集客式行銷案例經典賞析,HY誠心與您分享!
延伸閱讀
品牌故事行銷怎麼做?打動消費者,提升品牌價值與溫度就靠它!
品牌行銷策略深度分析:這幾點要訣不可錯過!